金固股份

金固股份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马马m在牛市,(https://xueqiu.com/6867901973/32176310)

这股是在@且行且乐 那儿看来的,开篇先感谢一下。其实雪球很多的机会都是这样,人家点一下,你就明白了。最近课业和学校事务比较多,但是实在是想分享一下,所以就简单说说。欢迎雪球诸位车主参与讨论。欢迎高手们继续分析。关于主营的业务轮毂,eps涉环保业务就不说了,光说说机构很看重的特维轮部分。1.特维轮实在是个好模式。金固股份(002488)周三上午在全景网互动平台向投资者表示,公司特维轮业务目前正在逐步展开,目前其直营店有26家,有合作关系的服务网点有10多家,并还会继续增加。公司称会通过培训、考核等方式来保证服务质量。根据上述表述,特维轮是以直营线下为主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之一,其形式与麦轮胎有很多相似之处,因为麦轮胎资料较多,所以下面笔者尝试以麦轮胎为主,分析一下此类业务的商业模式。笔者认为,麦轮胎的商业模式的巧妙之处在于完美结合了o2o和b2c业务。下面还是用笔者熟悉的交互框图来表示一下。依旧是画图手作勿怪。因为我的表舅是卖轮胎的,现在是邓禄普大庆市代理,所以我今天特意了解了一下。一般来说轮胎分销是层层代理的,到了市区一级的代理就比较混乱,基本很难说有一个地区总代理之说,而且比较乱,比如我表舅主要是做大车的轮胎的,因此他除了代理邓禄普以外,还做一些翻新的地区品牌(你们懂的)。底层应该大致包括诸如4s店,汽配店,路边店等等。麦轮胎的模式是这样,因为轮胎其实配套并不难,只要内径能配上,外径无所谓,而且网站是按车型来的,所以购买应该无压力,然后预约时间,到指定地点(麦轮胎都是直营店)进行相关服务,那么其模式就是如上图所示。其中原有路线是虚线,现有模式是实线。有关内容可看此篇新闻。网页链接那么变现方式集中在1,2,3三条路线上。目前,麦轮胎还没有推出app,和用户深层交互依然限于微信。那么路线1,即服务后麦轮胎对于客户的深层营销就比较有限,但是这里横向其实有比较大的拓展空间,比如可以有地区的车友会,联合4s店的活动之类,如果仅仅靠推送促销消息,变现能力有限。但是如果有了app,可以做的文章就会很多。路线2,即直营点对于客户的营销,其实这里的拓展空间就比较大了。不同于饭店的微信营销,在车主去直营点接受服务的同时,很容易接受扫码这种渲染(将来的app)。同时,直营点也可以直接进行拓展营销,这里我相信诸位朋友都明白,代入理发的场景就好。如果狂想一点,如果直营店的密度大一些,似乎可以做到五公里生活圈这个概念,当然这是后话。路线3,就是纯种的b2c业务,因为减少了流通环节而获利。轮胎的特性其实和图书有异曲同工之妙,参照图书电商分析就好。而且,轮胎的利很大,我表舅代理的邓禄普,按比例算,1000块的货,卖乘1500很轻松。而那些民间的,他转手一下,翻一倍很轻松,所以这里面的空间就很有价值了。(当然我不知道家用车是不是也这么暴利)这样,这样一个o2o+b2c的模式我们就已经了解了。这里面的变现方式乃至拓展,应该说是很让人激动的。需要说明的一点是,这个o2o是很有可行性的。1.车主在线下有此消费需求。2.这种消费有较高的体验度要求(暨消费过程你需要去积极参与并交流)3.生态位置属于纯正的入口。2.好模式不一定=好生意关于汽车后市场的空间多么大,中国车主养车知识多么匮乏等数据我就不麻烦了,总之这个市场,诞生几个十倍股,我是一点不惊讶。说说该模式的可能弊端。(纯拍脑袋)1.人力成本可能比较大。就我表舅的店面而言,原来是有工人负责装配的,但是现在人力成本高到吓人,尤其是这种干苦力的,所以后来就全部撤掉,直接做批发,偶尔零售,全部让他们自己回去装。就麦轮胎模式来说,一个点最少也得一个人,如果初期单子数比较少,那么人力成本就是很大问题,而且如果想要拓展出东西,一个人肯定不够。2.圈地成本可能很沉重。按照一般的发展,直营点应该是从北上广深慢慢开始辐射,这里面网点费用就比较大。而且此类公司往往会面临双重困境,抓紧时间跑马圈地吧,二三线城市的私家车数量和网站辐射不够,可能会使得亏损过于严重,如果不抓紧时间扩大规模的话,又会被后来者或者是垂直网站超越,因而左右为难。而规模效应肯定是显然的,但是这个规模需要非常大,其难度我认为要远远超过长期追踪的三泰电子。而在此模式中,顾客的体验程度无疑是比较重要的,因而精耕细作,小而美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。但是这样的话,就特维轮而言,可能直到16年,都不能在实质上贡献一丝一毫利润,如果运气不好,时间更久也很可能。今年以来,金固涨幅已经不小,我注意到不少朋友在我说过股票后,真的就买了,让我很惶恐,特此提醒,金固股份仍需观察,我手里的资料和对其的了解依然很有限。但是,我坚信,翻的这一倍,可能仅仅是个开始。

相关文章